创纪录的冬奥会
拥有超过90万人口的都灵成为冬奥会历史上最大的主办城市。来自80个国家奥委会的2508名运动员参赛创造纪录,26个国家奥委会有奖牌入账,同样也是一个纪录。
报道规模扩大
历史上第一次,冬奥会视频直播可以在手机上观看。来自五大洲的18个国家提供了视频报道。生活在蒙古和阿塞拜疆的人们第一次能够通过电视观看全部比赛。比赛成绩也成为互联网用户的热门搜索项之一。都灵2006官网页面浏览量达到7亿,国际奥委会官网页面浏览量达3200万次。
都灵2006遗产
了解2006年都灵冬奥会为东道主留下的经久不衰的宝贵遗产。(只有英文版)
首秀和第一次
阿尔巴尼亚、马达加斯加、埃塞俄比亚运动员首次出现在冬奥会赛场。德国选手克劳迪娅·佩希施泰因成为首位斩获9枚冬奥会奖牌的速滑运动员;赢得超级大回转金牌的挪威选手谢蒂尔·安德烈·奥莫特成为首位在同一个项目上斩获四枚奖牌的高山滑雪运动员,他也是首位金牌总数达到4枚的高山滑雪运动员。
奥运精神
加拿大选手萨拉·莱纳在越野滑雪团体短距离比赛中雪仗折断。挪威队主教练比约尔纳·哈肯斯蒙将自己的一根雪仗借给了莱纳(尽管长出了12厘米)。这一善举彰显公平竞争和体育精神。莱纳帮助加拿大斩获银牌的同时也将挪威队挡在奖牌大门之外。
参赛国数量: 80个
参赛运动员数量: 2508名(女子886名,男子1513名)
竞赛项目数量: 84
志愿者数量: 18000
媒体数量: 9408(文字媒体2688个,6720家转播商)
瑞典队的金牌
此前两届冬奥会上无缘金牌的瑞典队在都灵冬奥会上收获颇丰,瑞典运动员共斩获7枚金牌,包括:男子曲棍球、女子冰壶、女子高山滑雪、冬季两项以及越野滑雪的三个项目。
年龄最大的运动员
来自加拿大卡尔加里的达夫·吉布森在1998年从雪车项目转战钢架雪车,2002年冬奥会代表加拿大参加盐湖城冬奥会,位列第十。都灵冬奥会上,他击败了所有选手,成为冬奥会历史上赢得个人项目金牌年龄最大的选手。他夺冠当天的年龄为39岁零190天。
乔伊·奇克
美国速度滑冰运动员乔伊·奇克在500米项目上摘得金牌,1000米项目收获银牌。金牌为他赢得了美国奥委会的25000美元奖金。奇克选择将奖金捐赠给慈善机构。
三个新参赛国家
三个国家首次参加冬奥会。阿尔巴尼亚选手埃尔琼·托拉和马达加斯加选手马蒂厄·拉扎纳科罗纳参加高山滑雪项目,埃塞俄比亚选手罗贝尔·特克莱玛利亚姆参加越野滑雪比赛。
反兴奋剂
2006年都灵冬奥会被视为截止当年兴奋剂检查最严格的一届冬奥会。一共进行了1219次兴奋剂检测。
可持续发展
联合国环境署(UNEP)对于2006年都灵冬奥会在环保方面的工作大加赞赏。UNEP和2006年都灵冬奥会组委会签订了一份协议。
最高的主火炬
2006年都灵奥运会主火炬为冬奥会历史上最高的主火炬。高57米的主火炬分为三节,每节的高度分别为31米、15米和11米。
让-皮埃尔·比达尔
让-皮埃尔·比达尔在1999年3月受伤后休战了一年半。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,复出的他赢得回转金牌,他希望在2006年冬奥会上实现卫冕。但是在回转比赛开赛前一天,比达尔为了庆祝自己的29岁生日想滑雪助兴,滑雪过程中他左臂骨折,因此遗憾退赛。
塔尼娅·波蒂艾宁
2006年都灵冬奥会之前,芬兰在越野滑雪项目上赢得了71枚奖牌,但是从未在高山滑雪项目上有所斩获。塔尼娅·波蒂艾宁打破了这一尴尬纪录,在都灵冬奥会最后一个项目——女子大回转项目上斩获银牌。
意大利冰壶
冰壶在意大利并非流行运动,意大利获得参赛资格也是因为东道主的身份。但是,冰壶比赛通过电视转播映入数百万意大利人的眼帘。意大利人被这项运动以及意大利冰壶队22岁的尤埃尔·雷托尔纳兹的发型和极具设计感的眼镜所吸引。意大利队虽然击败了奖牌热门美国队和加拿大队,但最终仅名列第七。
速滑新项目
速速滑冰加入新项目:团体追逐。两个队每队由三人组成,在冰道两端同时开始比赛。哪队第三位选手率先抵达终点,哪队获胜。
单板滑雪障碍追逐
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,令人兴奋的单板滑雪障碍追逐项目首次纳入冬奥会竞赛项目当中。运动员以小队为单位展开争夺,每队四人。比赛的赛道由斜弯、复杂地形以及跳跃障碍物组成。美国选手塞斯·维斯科特和瑞士选手塔尼亚·弗里登成为首夺该项目金牌的运动员。
仪式
2006年2月10日;第二十届冬奥会开幕式
正式宣布奥运会开幕:
意大利总统卡洛·阿泽利奥·钱皮
奥运圣火点燃:
斯特凡尼娅·贝尔蒙多(越野滑雪)
运动员宣誓:
乔治奥·罗卡(高山滑雪)
裁判员宣誓:
法比奥·比安切蒂(滑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