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名之前
过去100多年里,拳击一直是古巴一项传统休闲活动。上世纪三十年代,随着古巴拳击手在国际赛场赢得声誉,拳击开始在古巴流行,之后几十年间热度不减。埃利吉奥·萨迪尼亚斯·蒙塔尔沃、杰拉尔多·冈萨雷斯等优秀拳手为年轻一代打通了通往国际赛场的道路。
职业拳坛的成功最终也影响了古巴在业余拳击的表现,包括奥运比赛。1959年古巴革命战争之后,拳击训练中心在古巴各地兴起,拳击得到进一步推广。
1968年,恩里克·雷格弗里奥斯和罗兰多·加比在墨西哥奥运会夺得银牌,奠定了古巴在奥运拳台的地位。
他们的成功同时给当时16岁、正在备战慕尼黑奥运会的特奥菲洛·史蒂文森带来极大鼓舞。
最惊人的胜利
1972年,古巴拳击队在教练阿尔基得斯·萨加拉·卡隆的带领下意气风发前往慕尼黑参加奥运会。
奥兰多·马丁内斯在雏量级比赛中夺得首个胜利,成为古巴首位奥运冠军。
几小时后,场场KO对手的特奥菲洛·史蒂文森原本将在重量级决赛中对阵罗马尼亚选手,但后者临场弃权,于是史蒂文森不战即胜获得金牌。这枚金牌也成为日后他蝉联三届奥运冠军(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、1980年莫斯科奥运)的开始。
除了马丁内斯和史蒂文森的两块金牌,古巴拳击队还赢得了1金1银1铜。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他们又夺得3金3银2铜。
不过古巴队最大的胜利是在1980年莫斯科奥运,由于最强劲对手美国队的缺席,古巴队赢得6金2银2铜。
关键队员
除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夺得荣耀无数,古巴拳击队也在奥运赛场留下了他们独树一帜的拳击风格。由于他们的拳法注重精确、策略和移动细节,人们通常把他们的拳击比作舞蹈。
史蒂文森在比赛中右拳KO对手的场面令人印象深刻,而他的右手反击拳也一大强项。这一技巧得益于被誉为古巴拳击之父的阿尔基得斯·萨加拉·卡隆。
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金牌得主阿曼多·马丁内斯曾在奥林匹克频道纪录片《人民的斗士:特奥菲洛·史蒂文森和古巴拳击传奇》中评价说:“他是古巴拳击之父,他帮助我们成为奥运冠军。”
卡隆希望他的队员们掌握快速的移动节奏和反应能力,在他眼里KO对手远不足够。
两届奥运冠军阿里尔·埃尔南德斯·阿兹奎曾说:“他是伟大的跤手,他很强势,但这同时也解释了我们这一代拳击手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。你把对手KO了,但对他来说,这还不足够,如果你在首个回合的前35秒内KO对手,他就会跟你说还不够,会让你回训练场再练6分钟。”
后续如何?
尽管古巴抵制了1980年以后的两届奥运会,古巴拳击队的赛场表现丝毫未受影响。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,他们夺得7金2银。那届奥运会上人们还看到史蒂文森的继承者费利克斯·萨文的崛起,在卡隆的指导下,萨文连续夺得1992年巴塞罗那、1996年亚特兰大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冠军。
1996年,古巴拳击队一共夺得4金3银。
然而这一夺冠之势在2008年戛然而止,他们在北京奥运会未能获得任何奖牌,这也是自1971年以来古巴拳击队首次空手而归。
如今许多古巴拳击手都转战职业拳坛,但古巴拳击手们的风格早已传遍了国际拳坛。
2016年里约奥运冠军朱利奥·塞萨尔·德拉克鲁兹曾说:“我现在的偶像不是古巴的拳击手,但我知道他们都是古巴派的。像吉列尔莫·里贡多、奥德兰尼尔·索利斯,他们身上都有古巴拳击之父阿尔基得斯·萨加拉·卡隆的哲学,关于出拳和躲避的艺术,这就是古巴派的拳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