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火炬
路线设计和详细信息
这次火炬传递象征着地中海和美洲文明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,并追溯了克里斯托弗·哥伦布第一次前往新大陆的航程。它让人联想到与那次航行相关的事件和地点。与那次航行有关的三个关键地点分别是哥伦布出生地——热那亚、哥伦布航行始发点——西班牙城市帕洛斯以及他来到大西洋一面后发现的第一块大陆——圣萨尔瓦多。
圣火在奥林匹亚点燃后,在希腊境内传递至雅典。8月25日从雅典启航前往意大利。
8月27日,圣火在意大利热那亚登陆,在克里斯托弗·哥伦布故居前举行了仪式。第二天,它再次通过海路离开,前往西班牙。
8月30日,圣火到达了巴塞罗那——哥伦布从美国返航后抵达的城市。西班牙境内传递过程中途径马德里,抵达帕洛斯。最后一棒传递由克里斯托弗·哥伦布的直系后裔克里斯托瓦尔·科隆·卡瓦哈尔完成。
圣火于9月12日离开西班牙南海岸,于9月14日抵达加那利群岛,两周后到达巴哈马的圣萨尔瓦多,与哥伦布1492年登陆新大陆的地点相同。
10月6日,圣火在墨西哥的韦拉克鲁斯登陆,由17名火炬手通过游泳方式将圣火传递到岸上。然后它被带到距离墨西哥城38公里的特奥蒂瓦坎。10月11日晚,在5万名观众的注视下,在前哥伦布金字塔遗址举行了一场庄严的仪式,象征着新旧世界神话的融合。
10月12日开幕式当天上午,圣火抵达墨西哥城后引燃了两个分火炬。其中一支火炬被带到了奥林匹克文化场馆之一的国家人类学博物馆。第二支火炬被空运到帆船比赛地——阿卡普尔科。在这两个地点均有一个大火炬被点燃,并在奥运会期间一直燃烧不熄。
线路图
事实和数据
开始日期: 1968年8月23日, 奥林匹亚(希腊)
结束日期: 1968年10月12日, 墨西哥奥林匹克体育场(墨西哥)
第一位火炬手: 哈里斯·阿瓦利奥蒂斯
最后一位火炬手: 恩里克塔·巴西里奥,奥林匹克运动会参赛者(1968年)
火炬手人数: 2778名, 其中希腊境内360名,从韦拉克鲁斯到墨西哥城期间816名。
火炬手招募: 火炬手来自各个国家。
距离: 从奥林匹亚到墨西哥城的全长13,536公里(包括海上行程),希腊为350公里(不包括从墨西哥城传递到阿卡普尔科)。
途径国家: 希腊,意大利,西班牙,巴哈马,墨西哥
火炬细节
描述
类型 1: 火炬整体配置了垂直的凹槽。顶部刻有‘Mexico 68'的字样,用金属雕刻并进行二次描绘。
类型 2: 与类型1相似,区别在于火炬主体的底部由黑色皮革手柄组成。
类型 3: 手柄的一部分是木制的,火炬上半部有和平鸽图案。手柄底部的“墨西哥”字样采用二次描绘。
类型 4: 火炬的顶部装饰着带有和平鸽图案的银环。手柄底部的“墨西哥”字样采用二次描绘。
颜色
类型 1: 银色
类型 2: 银色,黑色
类型 3: 银色,棕色
类型 4: 银色,黑色,棕色
高度
类型 1: 45厘米
类型 2: 45厘米
类型 3: 52.5厘米
类型 4: 53厘米
成份
类型 1: 钢铁
类型 2: 钢铁,皮革
类型 3: 金属,木头
类型 4: 钢铁,木头
燃料: 硝酸盐、硫磺、碱金属碳酸根、树脂和硅氧树脂的固体混合物。如果所有类型的火炬都使用这种燃料,则精度不高。
设计者 /制造商: 佩德罗·拉米雷斯·巴斯克斯、爱德华多·特拉萨斯、兰斯·维曼、曼努埃尔·维拉松和彼得·默多克等人。每个设计师或制造商具体负责哪个火炬的制作不详。
你知道吗?
主火炬为圣杯形象,高2米,矗立在体育场看台顶部的矩形混凝土基座上。主火炬直径为4米,倾斜的不锈钢炉冠中心由6个点火器组成,点燃后能够产生高达2.5米的火焰。
恩里克塔·巴西里奥成为第一位在奥运会开幕式上点燃主火炬的女性。
为了纪念圣火,2500名工匠在墨西哥瓦曼特拉村的主干道上创作了一个超过3公里长的由鲜花、木屑和白沙组成的多彩图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