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4年4月13日,才被派遣至伊拉克一个月的梅利莎·斯托克韦尔正准备外出执行任务,她即将接手供给物资运输护卫一职,因此需要提前熟悉路线。
“出营地门十来分钟后,我们驶进了一条地下通道,结果就听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,接着就是浓浓的黑烟,”近日在接受奥林匹克频道采访时,她回忆道,“我闻到金属的味道,看到挡风玻璃晃动,车子都失去控制乱撞。后来我们得知自己遭遇了路边炸弹爆炸。”
斯托克韦尔驾驶的那辆悍马冲进了一户人家的院里,满身是血的她从车里爬出来。
她说:“幸运的是,后面车队里的军医很快发现我受伤了,及时赶过来给我做了急救,要不然我几乎会因为失血过多而送命。然而我当时我不知道自己的腿保不住了,而那一天就成为我靠一条腿生活的第一天。”
正是那一个决定让我的生活在许多方面变得不可思议。
选择的力量
斯托克韦尔没有像许多人预想的那样陷入绝望,她做出了一个选择。她选择“接受失去,继续向前”。在她看来,是这一选择让她最终走上一条从未梦想过的道路。
这一心态最终成为她生命的箴言,也成为她新书的标题——《选择的力量:从伤兵到世界冠军的路程》(The Power of Choice: My Journey from Wounded Soldier to World Champion)。
她在采访中解释说:“我认为我们所有人的生活都取决于我们做出的选择。正是那一个决定让我的生活在许多方面变得不可思议。”
重燃梦想
自小斯托克韦尔就在体操运动中展示出过人的天赋,她还曾梦想过参加奥运会。当她伤后在美国一家军队医疗中心接受康复治疗时,她见到了美国残奥运动员约翰·洛格,那次见面使她更加了解残奥会。小时候的奥运梦想再次在她心中燃起。
“那感觉就像是自己再次获得了成为梦寐以求的奥运选手的机会,只不过这次是以一个残疾人运动员的身份,”她回忆说。
不过成为她梦想催化剂的并不是体操。作为复健的一部分,她开始游泳,并且很快感受到自己与这项运动的天然联系。
她说:“当我在失去小腿后第一次下水,我突然感觉自己又是完整的,全然忘记自己已经失去小腿。我喜欢上水给我的感觉。”
那时起她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残奥运动员,即便面临长路漫漫。“对于残奥运动员来说,我起步很晚。但是我想试一试,争取让梦想变成现实。”
一天的时间里速度提高20秒,
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太不可思议了。
实现梦想
“号令一响起,游泳运动们都跃入水中。我超过了伊丽莎白,奋力向前,或许我应该在前100米中更大胆些,更快些,而不是太小心翼翼。我清楚自己可能跟不上这个节奏,但这可能是我在北京残奥会的最后一搏。”——摘选自《选择的力量:从伤兵到世界冠军的路程》
等到2008年北京举行残奥会时,斯托克韦尔已经在泳坛取得惊人进步。美国国内残奥测试赛,她满怀梦想与希望,憧憬能入选美国队。
那一天终于到来。
400米比赛结束,她浮出水面后立即抬头看得分榜,在自己成绩后面她看到两个字母A. R.(美国纪录)。
这简直不可思议,就在当天正式比赛前,她游出的时间还整整多了20秒,结果在比赛中,她以5分03秒刷新美国国内记录,成为该项目世界第三。
对此她回忆说:“我之前连看都不敢看美国纪录,因为在残奥测试赛中,我距离那些纪录太远了,一天的时间里速度提高20秒,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太不可思议了。”
偶遇铁人三项
尽管2008年斯托克韦尔如愿进入北京残奥会比赛,但她未能在比赛中获得理想的成绩,在100米蝶泳、100米自由泳和400米自由泳这三个项目中都没能进入决赛。
但从另一些层面上来说,在北京的比赛成为了她日后荣誉的催化剂。2009年她转而进入残疾人铁人三项的练习,并立即取得了优异的成绩。
她表示这也在自己的预想之外。“当时我想自己已经老了,28岁,太老了,不可能再参加残奥会了。但就在2009年,我参加了铁三,就一见钟情了,爱上了那项运动,”她在采访中说。
2010年、2011年、2012年,斯托克韦尔连续三年夺得残疾人铁人三项世锦赛冠军。
里约赛场最快乐的季军
2016年,斯托克韦尔终于如愿以偿在里约残奥会夺得铜牌。当时她刚生下孩子,正准备回归赛场,即便作为三届世锦赛冠军,对刚复出的她来说领奖台看似是一个遥远的梦。
但再一次,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她身上发生,她在铁人三项比赛中排名第三,而冠亚军也都出自美国队。那一刻她也将铭记于心。“虽然梦想成真这个说法有些俗套,但的确是发生了,我获得了铜牌。对我个人来说那就是金牌。我是里约赛场最快乐的季军。我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,那种单纯的喜悦,”她回忆说。
如今40岁的她依旧心怀梦想,她希望能代表美国队在东京赛场取得佳绩。当她28岁参加北京残奥会时,她曾怀疑过自己是否年纪太大了,但现在,她决意要继续自己的旅程。
她说:“我的目标是在东京回到赛场,身着队服,回到领奖台。最好是美国队能再次包揽冠亚季军。我现在和曾在里约赛场同场竞争的队友们一起训练。我们推动着、激励着彼此前进。我的目标就是能和她们再次一起站上领奖台。”
听完她从伤兵到残奥运动员的故事,相信谁也不会质疑她的这个梦想。